“知识产权精品课程”第七讲:刘孔中教授谈亚洲主要经济体商标法

发布者:徐剑飞发布时间:2025-09-28浏览次数:10

2025923日,由深圳国际仲裁院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联合推出的知识产权精品课程”第七亚洲主要经济体商标法及案例分析在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成功举办。

wps15.png

新加坡管理大学长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孔中主讲,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理事长、深圳国际仲裁院仲裁员彭学龙教授主持,本次讲座由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仲裁中心、福田区人民法院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人民法庭共同承办,线上线下同步开展。

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副院长杨馥维代表主办方致辞,她首先介绍本次系列课程的推出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人民法庭的实践紧密相关——河套法庭作为全国首个以专业化司法力量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基层法庭,肩负着深化深港协同、推动科技创新司法保护的使命。她表示,期待未来涌现更多跨机构、多层次合作模式,为知识产权保护注入新活力。

刘孔中教授在讲座中聚焦亚洲主要经济体商标法律与实践,深入分析了亚洲商标申请量与诉讼量的增长趋势及其背后的经济动因。他指出,随着亚洲经济地位的提升,商标权保护需兼顾权利行使与市场竞争平衡,重点探讨了商标平行进口、权利国际用尽、禁止权利滥用等核心议题,并结合典型案例阐释了商标功能、侵权认定及合理使用的边界问题。刘孔中教授强调,亚洲商标法已从早期借鉴西方模式进入自主创新阶段,各国在商标权限制、司法实践等方面形成了兼具共性与特色的路径。他呼吁通过完善商标权例外规则、推动司法与仲裁协同保护等方式,避免商标权过度扩张对市场活力的抑制,为亚洲乃至全球商标制度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彭学龙教授在讲座结束时对刘孔中教授的分享表示感谢,认为其讲座深入浅出地覆盖了商标法核心议题,既有理论深度又结合实践案例。他提到自己从工科转向知识产权研究,多年来受刘教授学术影响,强调商标作为经济指南针的重要性——亚洲制造业占比提升推动商标制度发展,中国商标注册量占全球过半,且商标数据与GDP高度关联,是企业、地区乃至国家品牌形象的体现。他指出,亚洲商标法已从借鉴西方进入自主创新阶段,需平衡权利保护与市场竞争,避免过度保护抑制创新活力,并高度评价刘教授治学融合中西、兼具理论与实践洞察力。

wps20.png

提问交流环节,线上线下参会人员围绕“中国商标法标识性概念与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商标抢注”等多个话题踊跃提问。刘孔中教授针对现场提出的问题,逐一进行了耐心细致地解答,进一步引导和激发了与会师生进行深入思考。


文字| 刘璟仪

图片| 徐丽娟


返回原图
/